查看原文
其他

透过地理看历史(2)

要坚持长期主义的小方 小方小袁
2024-09-22


一个不知道在他出生前发生了什么事的人,在生活中就像是一个无知的孩童。日光之下,并无新事,读史可以明智。历史和地理是息息相关的,不同的地理地形,会发生不一样的历史故事。“地理决定论”认为人类的一切发展现状都能从地理上找到原因。

这本书就是从地理的视角介绍中国历史,作者清晰的逻辑,丰富的历史知识,精练的语言以及精美的图画,让本书非常值得一读。地理相对历史而言,它的变化极小,而中国的地形很独特,不管几千年的历史如何风云变幻,争斗的目标都是围绕几个大的地理单元。如果仅就几个核心地区而言,它们刚好呈“井”字分布。若搞清楚了这几个核心地理单元的地形特点,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在头脑里就自然而然地明朗了。下面是我做的一些读书笔记,比较凌乱,要想了解得更系统、更全面,还是建议读原文。




3、江南富庶,衣冠南渡


江南

江南,字面意思是长江以南。但在我们的历史或文学中,通常指江东,古吴越之地。这里北邻长江,南靠大山,东面是大海,中间以太湖为中心,是一片平原,平原上湖泊纵横,河网密布,是中国最富有的地方,同时也是花柳繁华之地,富贵温柔之乡。这里吴侬软语,风情水柔。这里是水乡泽国,人间天堂。


江南强大的两大功臣

巫臣和伍子胥,两人都是楚国人,却先后背叛楚国,帮助楚国背后的吴国来攻打楚国,而原因都是因为一个女人。我们知道有一个成语叫:“惟楚有才,晋实用之”,巫臣就是其中一个。


姓、氏、名、字

姓,起源于母系氏族社会,当时的人只知道是谁生的,搞不清父亲是谁,也可能当时没有父亲的概念,所以只表示是哪个女人生的。姓一旦继承,不会更改。姓的作用主要是别婚姻,也就是同姓不婚,因为同姓的往上数几代,都是一个妈生的。当时的人也知道,近亲结婚容易生出傻子。氏则不同,氏的变动很大,也很随意,有的以地名,如许、郑;有的以官名,如司马;有的以身份,如公孙。氏是姓的分支,老子生了几个儿子,有点出息的儿子就可以自立门户,有自己单独的氏,但姓还在。孔子,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


女称姓,男称氏。姓的作用是别婚姻,女称姓,就是让前来提亲的男性知道是否同姓,以避免同姓结婚的情况。而男称氏,主要是为了表明自己的功绩,凡是有功绩的人都有自己的氏,称姓是一件很可耻的事,表明你是个啃老族。


至于姓和名,古人一出生就有姓有名,成年后父母给起个字,“待字闺中”就是这么来的,父母给取了字,表示你成年了,就可以出嫁了。在过去,称字表示尊重,直呼其名就是一种很不礼貌的行为。诸葛亮下军令,从来都是“云长”去哪里守候,“翼德”取哪里埋伏,“子龙”从哪里突袭,等等。决不能说关羽你去冲个锋,张飞你去断个后,赵云从中间打个埋伏。至于名,一般用来自称,表示谦虚。比如刘备要发言,一定说备如何如何,决不能说玄德如何如何,否则就不礼貌了,除非是在敌人面前,比如赵云叫阵的时候常说:“我乃常山赵子龙也!”这个时候就没必要谦虚了。


孟、仲、叔、季

表示排行,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同样表达排行意思的还有伯、仲、叔、季,区别是伯表示嫡出,孟表示庶出。孟姜女就是姜家的大女儿。


赵姬、褒姒

先秦时的文献所记载的女子,其实都不是她们的名字,都只是一个称呼,有的是在姓前面加一个排行,如孟姜;有的在姓前面加上丈夫的号,如宣姜。烽火戏诸侯的主角褒姒,翻译过来就是褒国姓姒的女子;还有秦始皇的母亲赵姬,就是赵国姬姓女子的意思。东周时期,大多数诸侯国都姓姬,所以他们的女儿也都姓姬。姓姬的女子太多了,姬后来就成了美女的代称了,比如唐诗里经常称少数民族的美女为胡姬。


衣冠南渡

第一次,在五胡十六国时期。五胡指的是匈奴、鲜卑、羌、羯、氐。司马家族篡魏后建立西晋,但内斗严重,导致国力空虚,五胡趁机乱华。匈奴攻取西晋首都洛阳,杀了皇帝,西晋灭亡。北方士族王导拥立琅琊王司马睿,在建康登基,东晋开始。北方长期处于混乱状态,汉人就倒了霉,当官的抓了就杀,老百姓抓了就做奴隶。于是大批汉人渡过长江,跑到东晋。


第二次,发生在五代十国时期。唐朝末年,黄巢之乱,各地节度使纷纷独立。中原先后经过五个政权的更迭,称五代。中原地区之外,先后存在过十个政权,称十国。十国之中,以吴国最强,占据着江南。中原唐朝被后梁代替后,吴国不承认后梁正统地位,仍然沿用唐朝的年号。后来中原出现了一个后唐,吴国尊后唐为正宗。后唐灭亡后,吴国掌权者以唐为国号,以大唐正宗自居。这就是我们熟悉的南唐。南唐虽然和大唐没有什么血缘关系,但对唐朝感情极深,并凭借着这种对大唐王朝的眷恋之情吸引了大批从中原来的士族和百姓。


第三次是北宋末年,金人攻占了汴梁,抓了徽宗、钦宗二帝,将其全家老小和文武大臣三千多口全部押往金国。金人在北方大肆烧杀抢虐,种种恶行罄竹难书,逼迫大量的中原人民迁往南方。


客家人

三次衣冠南渡,大量北方人迁往南方,有钱人去了南方仍是有钱人,照样可以过贵族生活。可是毕竟大部分都是穷人,还有很多因为战乱流离失所的人,对于他们来说,南渡只是为了逃生。城市里没有他们生存的条件,就只能往山沟里钻,山里资源少,经常和土著产生矛盾。于是这些中原人结群自居,把房子修得像碉堡一样,以防止附近山民的攻击。这些人并没有忘记他们是从中原来的,到这里只是为了谋生,像做客一样,于是他们自称客家人。


4、人说山西好风光


山西

山西简称晋,是因为东周时期这里有个强大的晋国。其实这里最初不叫晋,而叫唐,大唐的国号就是从这里来的。有一首歌形容山西的地形:“人说山西好风光,地肥水美五谷香。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吕梁。你看那汾河的水呀,哗啦啦啦流过我的小村旁......”山西南面是王屋山、中条山,山外是黄河,与中原地区隔河相望;东面是太行山,从黄河向北一直延伸到北京,与北京北面的燕山相连,直接把山西和华北平原隔开来;西面是吕梁山,吕梁山外又是黄河,所谓表里山河指的就是这里;北面有恒山,再往北还有大阴山和燕山的余脉,历朝历代在这里修筑长城,以阻挡蒙古高原过来的游牧民族。


桑干河和汾河

山西有两条有名的河,分别是桑干河和汾河,两条河都发源于宁武县。桑干河由宁武向东北流向大同,汾河全部在山西境内,向南流经太原、临汾、运城三个盆地,从西南流入黄河。这三个盆地是山西最早开发的地区。


三家分晋

曲沃代晋给了晋国一个非常不好的榜样,那就是只要用武力,小宗可以取代大宗,宗法制也可以不遵守了。也正是因为如此,夺取正统地位的曲沃一系为了防止别人效仿,对公族一向排斥,宁可重用外姓人。排挤公族的传统到晋文公(重耳)时发展到了极致,以至于后来形成六卿专权、公室架空的局面。六卿世代传袭,最后形成了六大家族:赵氏、韩氏、魏氏、智氏、范式、中行氏。后来范氏和中行氏败落,只剩下四卿。四卿里的智氏最强,经常欺负其他三家,到春秋末期,赵、魏、韩三家联合起来灭了智氏,直到最后三家分晋。


六卿

晋文公重耳回国后建立的军事制度,将晋军分为中、上、下三军,每军设将、佐各一名,共六人,称为六卿,按地位高低依次是中军将、中军佐、上军将、上军佐、下军将、下军佐。这六人按照“长逝次补”的原则,轮流执政。


公子

公族是指由国君一脉传承下来的直系亲属,公子这个称谓,后来泛指王公贵族家的孩子,但在先秦,特指国君的儿子,国君尊称为公,国君的儿子就是公子。


寒食节和清明节

中国有两个最古老的节日,一个是端午节,一个是清明节,这两个节日都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楚国的屈原,清明节是为了纪念晋国的介子推。


春秋时期,晋国内乱,作为晋国的公子重耳不得已外逃。重耳在外流亡十九年,辗转数个国家,奔走几万里,风餐露宿,凄惶苦楚自不必多说,后面还有晋国派来的刺客追杀。有一次重耳流落郊野,饿得两眼昏花,这时手下有个人给他呈上了一碗鲜美的肉汤,美味至极,重耳一口气喝完了。后来才知道这个人叫介子推,是他从自己大腿上割了一块肉煮成的汤,救了重耳一命。这就是“割股啖君”的故事。后来重耳回到晋国,成了晋文公,对跟随他一起流亡的臣子论功行赏,却独独忘了这个介子推。后来经人提醒才想起来,于是派人去找介子推,可是介子推却归隐了,躲在绵山不出来。于是有人出了个馊主意,放火烧山逼介子推出来,哪知道这个介子推很固执,宁可烧死也不出来,结果真的烧死了。重耳后悔不已,下令以后每年的这一天不许有烟火。可是人总得吃饭,没有烟火怎么做饭?只好吃冷饭冷菜,“寒食节”就是这么来的。


清明节本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只关乎农事,并不是什么节日,因为在寒食节后,就相差一天,渐渐的,二者合一,寒食节的习俗,如祭祖、上坟,变成清明节的习俗,寒食节反而被遗忘了。                                      


愚公移山

晋国的南面,在王屋山与太行山之间,有个小缺口,出去就是黄河谷地,对岸就是东都洛阳。《愚公移山》说的就是这里的事,因为有神仙的帮忙,把王屋、太行二山挪了挪,才有了这个通道,让晋国人可以直达河南,南至汉水。


长平之战

长平属于韩国,屯留属于赵国。屯留附近是平地,向北是赵国的重镇晋阳,向东是赵国都城邯郸,所以屯留的位置很重要,是晋阳和邯郸之间的中转站,守长平是为了保屯留。长平一带有山,屯留一带是平地,平地难以防守,如果长平被秦国拿走,屯留根本就保不住。韩国比赵国弱小,长平在韩国手里,赵国还比较安全,秦国进攻韩国,韩国投降,就把长平割给秦国,但守长平的将领不干,改向赵国投诚,用这种方式保长平。赵国为接不接受长平分成了两派,由于这块地对赵国实在太重要了,最终还是接受了,不费一兵一卒得了十五座城池。后来,秦国和赵国在长平一战,赵国被坑杀四十万。


至于赵国为什么会失败,争论的焦点都放在赵国用纸上谈兵的赵括替换了廉颇。从地形找原因,赵国真正崩溃是因为最后断了粮。自从赵国将都城迁到邯郸后,晋阳就没怎么发展,粮草有限。而从邯郸往长平运输粮食,要穿过太行山,这里山高谷深,道路狭窄,运粮极其困难。


三个渡口

晋国西边,最主要的威胁是秦国,与晋国有一河之隔。渡河的渡口很少,只有三个,分别是龙门渡、风陵渡和茅津渡。

龙门渡:秦晋之间最大的渡口,鲤鱼跳龙门说的就是这里。

风陵渡:在潼关附近,金庸小说里郭襄遇到杨过的地方。“风陵渡口初相遇,一见杨过误终身。只恨我生君已老,断肠崖前忆故人”

茅津渡:在函谷关附近。


大同

大同古称云中,是山西北部的重镇,大同原是游牧民族聚集的地区,后来被赵国逐渐占领。阴山山脉的东端,地貌破碎,不能形成有效屏障,每逢乱世,这里就是中原王朝和游牧民族拉锯战的前沿阵地。“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龙城指的就是太原,大同一旦失守,太原就暴露在游牧民族的铁蹄之下了。大同盆地的北部山脉支离破碎,有很多小缺口可以进来,这里也有很多有名的关口,像雁门关、娘子关、平型关、宁武关。


走西口

山西位于黄土高原的东端,黄土高原的特点是生态脆弱,承载力有限。到了清朝的时候,中国的人口成爆发式增长,山西人开始外出讨生活,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走西口。西口指的是右玉县境内的关口——杀虎口,与之相对应的东口是张家口。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小方小袁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